close

拾碎影展 有感                 黃玉珊

此次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所在有限的資源下,4/30~5/4日在台南藝術大學音像大樓所舉辦的「拾碎影展」在主題和片單規劃上相當精彩!從片單的設計上感受到策展團隊的投入和用心,選出的影片從1960年代跨越到2010年, 類型和表現形式堪稱多元, 其中大多是影史中的經典作品,或是影展中公認的指標性影片。

策展團隊所選的影片分成「破碎身體」、「破碎景觀」、「破碎機器」、「破碎真實」四個單元:影片的作者導演有影迷熟悉的拉斯馮提爾、雪朗道夫、溫納何索、安東尼奧尼、亞倫派克、羅伯阿特曼、庫爾斯圖利查、泰瑞吉連、岩井俊二、勅使河原宏等,這些導演和作品代表了不同的時代典範精神、每部影片的題材和表現形式都值得深入探索和論述,導演個人強烈的風格和視覺語言具有突破性的意義,在縱橫過去和當代、東方和西方之間的選片焦點,具有脈絡可循但卻留下更多空間讓觀眾去想像、詮釋和演繹。

影展取名「拾碎」, 試圖從過去直接電影院紀錄片歷史中走出,命名者頗有終結過去傳統,另外打開實驗和創新之門, 「拾碎」一詞確實給了觀眾多了許多遐想和飛越的空間,「拾碎」具有去中心、非主流、超現實的意味,選片範圍將電影經典和Cult文化融於一爐,而看到此次多元且豐富的片單,感受到策展團隊認真的投入、精心的策劃,並透過程序管道購片,更讓人珍惜這次這得來不易的影展獻禮,對有些觀眾而言,「拾碎」也可說是「拾穗」,在有限的經費下,能夠做到如此專業的地步,選出不少平常難得看到的作品,相信會帶給觀眾許多震撼與驚奇。

此次影展所選的影片涵蓋了作者觀點對歷史的回顧和批判、如「錫鼓」、「地下社會」;平民百姓對國家機器、意識形態的顛覆,如「巴西」、「迷牆」,其中有些是根據小說改編,有些是知名摇滾樂團的真人真事及成名曲改編,從策展人特別設計的單元名稱中可以看到對身體、情慾,和權力的議題凸顯和討論,「巴西」一片中人物處於夢境、科幻情境中,挾帶著對人們對現實世界中法西斯主義、獨裁者的反抗和嘲諷,推翻了一般人心目中對正義化身執法者的信賴並翻轉恐怖份子的刻板形象;在超現實的手法表現中,大量運用符號、象徵和誇張的表演方式,以憤怒、爆炸、審判來影射現實社會無所不在的危機和死亡的威脅,令人印象深刻。另外藉流行文化的搖滾音樂、歌詞,唱出六十年代反戰青年憤怒的心聲,戰爭陰影中,歌手反映了成長過程中對填鴨式教育的抨擊、作者被妻子背叛的錐心之痛,透過強烈的歌詞和風格化的影像畫面,以及具有驚悚效果的動畫畫面,讓人讚賞,並佩服導演幾乎不用對白只用歌詞和音樂就可以將人生的荒謬和生存的狀態呈現的如此殘酷和真實,而在一次次加深的透視生命本質的虛無,以「牆」的意象表現生命所面臨的封閉和人在其中的努力衝破和撞擊,更充滿了力量和反思,尤其影片是實際樂團知名歌手的傳記式劇情片, 融合動畫和超現實的表現,更帶給觀眾超震撼的視覺印象和經驗分享,人性本身的弱點和自私在誇張扭曲的影像再現中,歷史重新被檢驗和辯證,帶給人們深刻的反省,並深深為導演和編劇風迴路轉的想像力和批判力喝采。

1966年出品的「第二生命」是弗蘭肯海默六十年代巔峰時期的作品,也是驚世駭俗、極具實驗性的科幻藝術片。影片論及身份認同,中年男子的心理危機:渴望自由、青春、情感及理想。還有中國攝影大師黃宗霑卓越的黑白攝影,夢幻般的鏡頭組合不容錯過。
以上所舉影片只是片單的一小部份,同樣精彩的「破浪」、、「沙丘」(紅色沙漠)、「慾蟲」更將現代人的孤獨、虛無、不安的精神狀態體現的絲絲入扣,影片包含了對宗教、信仰的質疑、現實的殘酷和道德的崩裂、 性別國族的議題、戰爭的破壞和暴力的陰影、全球化資本主義下人的異化,科技和人性衝撞下的矛盾和省思, 相信在這次影展影片放映中,觀眾在藝術形式的賞析之外,面對內容所呈現的社會意涵和影像的視覺衝擊,會有更刻骨銘心的體會,而對於「身體」「景觀」的剖析,或更深層的美學意義的探討,就留待觀眾進一步去詮釋和思考了!
                                                                                       ~影展特刊內文修正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whouse 的頭像
    bwhouse

    黑白屋電影工作室

    bw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