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与《南方纪事之浮世光影》:
台湾电影中女性主义的两种表达方式
丁 磊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摘 要:影片《深海》和《南方纪事之浮世光影》看上去截然不同,后者堪称女性主义电影的佳作。实际上,《深海》在貌似“男性电影”的外表之下,隐匿地表达了女性主义。可以说,两部影片外表相异但殊途同归,是台湾电影中女性主义表达的两种方式。
关键词:《深海》;《南方纪事之浮世光影》;女性主义;台湾电影
一、导演:郑文堂和黄玉珊
“女性主义”这个词,用黄玉珊的话说即是强调了女性的独立自觉意识。[1]女性主义认为,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因为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建构起来的。女性主义电影往往多关注相对于当时社会而言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探讨的主题通常包括女性活动、身体、歧视、父权、性的物化等。影片借助女性特立独行的性格特征表达对传统的颠覆、性别压迫的解放,进而引人深思。[2]
黄玉珊是台湾影坛上摄制女性电影的代表人物,她导演的作品除《南方纪事之浮世光影》(以下简称《浮世光影》),还有《落山风》(1988)、《双镯》(1990)、《真情狂爱》(1998)等。她对女性的关注乃至女性主义思想的表达几乎贯穿于所有作品中,并且作为台南艺术大学的副教授,女性电影是其研究方向之一。
郑文堂是一位男性导演,比黄玉珊小4岁。他更为知名的身份是著名的台湾独立电影工作者。从2002年的影片《梦幻部落》开始,郑文堂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深海》是他的第三部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他还有两部颇受关注的影片:《经过》(2004)和《夏天的尾巴》(2007)。与黄玉珊不同的是,郑文堂作为导演的身份和角色,与“女性电影”似乎并没有太深的关系。
一位是女性电影的专家,一位是和女性电影没有直接关联的导演,两位旨趣截然不同的导演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似乎有欠妥当。更何况,郑文堂的《深海》看起来仍旧是一部男性电影。男性的巴掌、怒吼在影片中随处可见,而女性似乎只是扮演了依附于男性、生存在男性西装之下的花瓶。但是,细细品味《深海》,峰回路转地发现导演对女性的关怀。这部披着男性外衣的影片《深海》,有着和《浮世光影》相似的女性思考。
bw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friends:
12月4日(五)參加了「移動與自書」:當代女性影像╱文學╱藝術的跨界再現學術研討會,
會塲上碰見了好多許久不見的朋友, 舊雨新知, ㄧ整天的行程下來, 覺得很有收穫. 謝謝主辦單位, 策展人, 工作人員, 辛苦了!
現將活動議程附記如下:
議程
9:00 - 9:15 |
報到 |
9:15 - 9:30 |
開幕致詞:文建會黃主委碧端;輔仁大學副校長 |
9:30 - 11:00 |
第一場:影像類 |
|
1. 台語電影中的內部移動意象與女性生命傳記
發表人:林芳玫 (師範大學台研所教授)
2. 九十年代以後台灣女性電影中的離散經驗
發表人:黃玉珊 (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管理所副教授)
3. 「外籍新娘」影像紀錄的離散美學
發表人:王慰慈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副教授)
4. 女性的影像自書:從【茉莉人生】看離散認同與身體印記
發表人:陳明珠 (世新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
5. 論鄭明河的第三世界/第四空間之跨界影像書寫
|
bw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樂活映像 展
11月的兩個活動已經告一段落, 黑白屋也投入了一些時間和心力, 留個紀錄, 讓關心電影的朋友可以自行拼圖,自由聯想!
----------------------------------------------
【樂活、映像】影展 青春追尋 相約樂活看電影 11/28~11/29 (台中塲 萬代福戲院)
由 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台灣南方影像學會主辦的首屆【樂活、映像】專題影展於11月熱鬧開跑,透過影像啟發觀眾「樂、活」之生命態度。
11月1日開始至月底,【樂活、映像】展在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及高雄各地輪流在每個週末舉行展映及座談。11月1日,在新竹影像博物館由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南方電影工作坊製作的《夜夜》揭開影展序幕後, 11月28~29日將在台中萬代福戲院舉行映演和映後座談,放映片單包括謝嘉錕導演的《尋找部落斯基》、黃玉珊導演的《夜夜》、李啟源導演的《亂青春》、荻上直子的《海鷗食堂》、琳達.哈特朵夫的《老人與貓》、莎莉波特的《名模@爆料》、裴玉華的《天使的歌聲》、曾英庭的《禮物》、蘇意茹的《等你ㄧ世人》、許慧如的《黑晝記》等國內外九部優秀的影片,除此之外,還為觀眾設計了一場電影工作坊專題講座,邀請業界知名製片、導演、行銷人員現場分享創作和行銷經驗,所有映演活動及講座皆為免費,請喜愛電影的朋友把握觀摩交流的機會!
bw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華語電影:獨立製片映演與論壇》11/17~11/19 高雄市立電影圖書館舉行!
南方影展系列活動之《華語電影:獨立製片映演與論壇》將於十一月十七日至十九日,假高雄市立電影圖書館舉行。每日映後更將邀請導演、製片及相關學者進行會後座談。本次論壇活動特別邀請兩岸三地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作品,搶先金馬影展播映的《牛皮二》、享譽國際的《我最後的秘密》、《平衡》及台灣獨立製片新勢力《歧路天堂》等,精采可期!
《平衡》紀錄了青藏高原地區的西部犛牛隊,導演彭輝花了近四年時間,以自然與人文的拉鋸形構出難得的生態題材。另一部由導演黎小峰與賈愷《我最後的秘密》描述一名膝下無子的老太太如何在立下遺囑後,讓這未知的秘密看透人性。
台灣導演李奇的《歧路天堂》深入外勞在異地工作的情感與辛酸。來自世新大學的作品《Bull Fight》、《You Will be ok》,以及台南藝術大學的作品《假如我是真的》,且看學生導演是如何在簡單的製片環境下,產出如此有質感且富深意的作品。
今年甫入圍今年金馬影展的中國紀實電影《牛皮二》,導演劉伽茵把自家當成拍攝場景,談論家庭的生活瑣事與小老百姓的煩惱,造就這部風格特殊又饒富寓意的作品。此外,今年以《黑晝記》拿下各大影展獎項的台灣導演許慧如,細細描述自己與父親之間的關係與生活,讓觀者深刻地進入生命中的各種情感與哲思。
邁入第二屆的「華語電影:獨立製片映演與論壇」,將因應台灣中國兩岸間的電影交流,以及國內新興紀錄片風格美學的轉變,進行映後論壇,討論兩岸獨立製片的相關議題。歡迎對獨立製片有興趣的朋友們一齊共襄盛舉。
場次表
bw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城市相對論
鄭文堂 ╳ 黃玉珊
城市與電影的對話
2008年,一部《海角七號》帶起了國片許久不見的熱潮,不管男女老少,甚至將30年未觀影的長輩都拉進了戲院,更將恆春美麗的景致播送至全國民眾面前,讓劇中場景成為熱門觀光景點。
電影,就是有如此的魅力與影響力,一部好的電影不只故事能感動人,電影中的場景與營造出來的氛圍,都將是影迷追尋的目標。近年來,高雄市政府在影視產業上的推廣用心有目共睹,不但有高雄市電影圖書館、各種輔導金及獎勵措施、架設高雄拍片網、成立拍片支援中心等,希望提供電影工作者一個最健全的工作環境,讓台灣電影的榮景再起。不管是電影《對不起,我愛你》、或是電視劇《痞 子英雄》,也將高雄市的美徹底展現在國人面前,把影視產業與城市行銷做更緊密的連結,產生出更大的效益!
本刊這次特別邀請了曾拍攝過《夢幻部落》、《經過》、《眼淚》等作品的高雄電影節主席鄭文堂導演,及代表作品有《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插天山之歌》的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副教授黃玉珊導演,共同為高雄市未來的電影產業發展,提供建言。
|
|
上映通路無虞 培育專業人才
《高雄畫刊》問(以下簡稱問):您覺得台灣電影產業發展,現階段最需要朝向哪方面進步?
鄭文堂答(以下簡稱鄭): 台灣電影的量太少,還稱不上產業。產量之所以無法提升,不是因為類型侷限或觀影人數太少,我認為關鍵在「通路」。電影拍好了卻沒有戲院願意上映,即使有,廳數少及上映時間短,根本無法產生太多的觀影人次,常常有當電影口碑傳出去之後,觀眾卻找不到戲院看的現象。我希望政府能成立放映台灣電影的院線,且除非票房太慘澹,否則每部電影都應播放四周以上,這是最直接鼓勵導演的方式,只要好好拍,一定有院線可上。接下來,應該要穩定工作人員的報酬,一部電影的成功不只導演重要,專業人才也有關鍵性的影響,要能讓工作人員生計穩定,才能留住人才,讓電影產業有發展進步的空間。
黃玉珊答(以下簡稱黃): 我認為,第一是題材的多元化,台灣本身的市場較小,需要往外去拓展,但想要將台灣電影外銷,就不能侷限在過去小成本的電影,或某種類型,需要更多元的發展,電影類型要更多,兼顧藝術與商業,甚至是跨國合作等。但想要有更大的市場,再來就是各司其職的專業人才培訓,這非常重要,例如編劇、製片、行銷等,要有學習環境和發揮的空間。就像韓國,電影科系的數量僅次於美國,全方位去培育電影人才,不管是演員或技術人員;也有電影基金會和釜山影展,拍片的資源或環境十分健全,讓影視工業為韓國賺進不少外匯。
專業分工 充分詮釋在地文化
|
bw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影像“立言”
——論臺灣女導演黃玉珊
孫慰川
臺灣新電影運動發生於1982至1986年。自1987年起,臺灣社會經歷了一系列重大的轉型,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均發生了一連串巨大的變化:實施了長達38年的“戒嚴令”被廢除,開放臺胞赴大陸探親,蔣經國去世,李登輝繼任“總統”……因此,1987年是臺灣歷史的重大拐點,也是臺灣電影的重要轉捩點。另一方面,新電影的藝術理念和美學追求對1987年以來的臺灣電影仍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我把1987年至今的這段時間稱為臺灣後新電影時代。
黃玉珊雖然早在80年代初期即步入影壇,但其主要的影像作品大多創作於後新電影時代。她並非後新電影時代最重要的臺灣電影人,然而,她的作品卻具有後新電影時代臺灣電影的某些典型特徵,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理解這一時期的臺灣電影。這是本文將她作為研究物件的原因。
歷史反思與國族認同
臺灣新電影開創了一個重要的敍事主題,即對臺灣本土歷史的反思。受新電影的這一影響,黃玉珊的多部作品也將鏡頭轉向遠去的歲月,探究臺灣這片土地的歷史滄桑。劇情長片《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插天山之歌》和紀錄片《海燕》是這類作品的代表作。
bw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